Categories
媒體報導 糖尿病治療

GLP-1類似物助糖尿病人打退肥胖危機 年輕患者半年成功減重40磅

不少醫學研究已指出肥胖是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元兇之一,而不少糖尿病人亦因為各種原因而愈來愈肥胖,糖尿病與肥胖似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GLP-1類似物已有數據顯示有助保護心血管及腎臟,在控制體重上,亦有顯著效果。

不少醫學研究已指出肥胖是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元兇之一,而不少糖尿病人亦因為各種原因而愈來愈肥胖,糖尿病與肥胖似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丁昭慧指出,在香港每10人便有1人患上糖尿病,其中超過9成屬二型糖尿病,主要成因離不開遺傳基因、因年齡增長而引致器官功能退化以及肥胖,而不良的飲食習慣、缺乏運動、睡眠不足、吸煙及酗酒,更是令糖尿病出現年輕化的原因。糖尿病人要每天依時吃藥打針,又要面對血糖忽高忽低的困擾,若再加上糖尿併發症,例如心血管病、腎衰竭、糖尿眼、糖尿腳、傷口潰爛、截肢、睡眠窒息症、提早腦退化等,彷彿是患者的夢魘。但隨著現今醫學進步,以前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,現在也有曙光。 

糖尿病人要緊守「ABC法則」 

盡力保存胰臟β細胞功能 

丁醫生表示糖尿病人要注意「ABC」這三項控糖指標,A是HbA1c(糖化血紅素),反映過去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,數值宜控制在少於7%,B是Blood Pressure(血壓),C是Cholesterol(膽固醇)。但對於年輕及預備懷孕的患者,丁醫生建議其糖化血紅素要控制得更嚴格,宜在6.5%以下,「糖尿病人要與這個慢性病並存,除了要好好控制血糖值,亦要盡可能保存胰臟β細胞的功能,β細胞負責分泌胰島素以降低血糖。不過糖尿病人卻因為β細胞分泌不足或死亡而不能阻擋血糖升高,而且隨著年齡增長,β細胞數量會不斷下降,病人便要依賴更多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。此外,肥胖問題亦是糖尿病人一個很重要的風險因素,有些藥物可能會令病人容易有飢餓感或出現低血糖症,肚餓自然想吃東西,而低血糖見頭暈又想進食,結果使血糖上升及形成了『肥上加肥』的惡性循環。不少病人會因為過於肥胖而不想做運動,增加引致心血管病的風險。」 

GLP-1類似物減慢β細胞死亡 

只需每星期注射一針 

在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上,除了口服藥,針劑亦愈來愈多選擇,當中已推出了一段很長時間的GLP-1類似物針劑,可以減慢β細胞的死亡速度,香港亦使用了超過10年以上。丁醫生指出,「第一代GLP-1類似物病人需要每日打兩針,後來發展到每日一針,而現時最新研發的GLP-1類似物已經可以讓病人每星期只需打一針,副作用如嘔吐及腸胃不適亦減少了,令病人更容易適應。打針次數少了,亦可減輕病人使用針劑的心理壓力,尤其對於一些需要每天打幾針胰島素的病人來說,這無疑是一個很值得考慮的治療方案。另外,GLP-1類似物有從葡萄糖濃度依賴性降糖的特點,當身體內血糖濃度低時,它並不會促進胰島素分泌,所以大大減低低血糖症出現的機會。」丁醫生補充說,糖尿病人要依時吃藥或打針,如果藥物及針劑愈多,不單對生活造成諸多不便,亦會減低他們對藥物的依從性,因此容易出現血糖時好時壞的情況。 

降血糖不是唯一目標 

減體重可達雙贏局面 ‘

丁醫生提醒病人並不能以降血糖為唯一目標,其實還要控制體重,因為有超過一半糖尿病人有肥胖問題。丁醫生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(即體重 (公斤) 除以 身高 (米) 二次方)超過27.5的糖尿病人必需要訂下減肥計劃,她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而建議使用GLP-1類似物以達到多方面的成效,包括降血糖、增強飽肚感以抑制食慾從而減重,以及保護心血管及腎臟健康。 

「而最新的一週注射一次GLP-1類似物已有數據顯示有助保護心血管及腎臟,在控制體重上,亦有顯著效果。以我一個20多歲的病人為例,她是家族遺傳糖尿病,她發現病情時,血糖值已高達40多度,需要入院治療,並需要每天注射4次胰島素以控制血糖。另外,她是典型的『為食型』,BMI超過40,經常按捺不住食慾。在建議她注射最新一週注射一次的GLP-1類似物之後,不但有助抑制食慾,更大驚喜是她在半年內成功減重40磅,亦因為體態比以前輕盈了而有動力做運動,血糖情況也同時有所改善。現在她可以不用注射胰島素,只需要服用口服藥及每星期注射一次GLP-1類似物。對於過度肥胖的病人來說,無可否認減肥手術是最直接了當,但不少人都對做手術存在顧慮,而傾向嘗試以藥物改善,但成功關鍵是必須要針劑、飲食及運動互相配合。」 

糖尿病年資愈長愈多併發症風險 

注意保護心血管及腎功能 

醫學上有數據顯示洗腎、換腎及有蛋白尿的病人,有很大比例是糖尿病患者。另一方面,糖尿病會增加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可能使他們突然心臟病發及中風,影響日後的工作和自理能力,對家人亦造成沉重負擔。 

丁醫生亦表示:「尤其患上糖尿病多年及一些年長患者,如果長期血糖控制得不好,便會陸續出現很多併發症,對健康及生命構成威脅。我有一位患有糖尿病接近30年的病人,他亦是肥胖人士,曾經心臟病發及做過兩次通波仔手術,加上他服藥已有一段很長時間,當中某些口服藥物積聚亦影響了腎功能,所以可以選擇的口服降糖藥少之又少,其他藥物又會容易令他出現低血糖症,當他感到頭暈,就會選擇進食,這亦是令他很難減重的原因之一。現在他轉用每星期注射一針GLP-1類似物,結果短時間內減了10磅體重,血糖控制亦有所改善,另外,由於藥物具有保護心血管及腎臟功能,這令他對一週注射一次GLP-1類似物的治療方案更有信心,可謂錦上添花。」 

丁醫生表示,醫生為糖尿病患者處方口服或針劑降糖藥物,大前提都是幫助病人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,透過合適的治療方案協助他們提升身心健康。但病人亦要聽從醫生指示依時打針服藥,宜多進食低升糖指數食物,謹記「5678」口訣,即是空腹血糖維持於5至6度,餐後兩小時血糖維持於7至8度,便大大有助減低併發症的發生。 

GLP1 RA
AM 730 2021年8月10日
信報 2021年8月10日
明報 2021年8月10日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